世界长寿之都梅州:探寻一采水业天然苏打水的健康奥秘
3657
2024-07-05
案例简介
2011年,客户王某购买了一款分红型保险产品,交费期限为十年,保障期限为十五年。2019年6月,王某接到一名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因其购买的分红险收益较低,公司现针对老客户推出优惠政策,邀约其到某高档办公楼办理提高分红收益的相关手续。来电人员所描述的产品内容与王某购买的产品相似,王某并未怀疑,当天便带齐相关证件赶往指定地点。
在办公楼,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王某,重新讲解了保险产品,并强调该产品属于公司投资失败产品。为了维护老客户的权益,公司每月会给客户银行账户返还一定的现金,以此补偿客户收益。王某认为自己银行账户中并未存入资金,即使是骗局也不会有资金损失,因此配合工作人员使用手机完成了人脸识别和签字确认等一系列操作。
从7月至11月,王某共收到所谓的“收益补偿款”3,000余元。12月初,收益未如期到账,王某未在意。直到12月6日,她收到了保险公司保单还款短信提醒。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咨询,了解到半年前她通过保险公司微信公众号操作了保单贷款,贷款金额已转入其提供的银行账户。王某赶紧查询当时签署的合同,发现自己签署的是一份与第三方公司理财协议。通过查询银行流水,确认账户有贷款金额到账后被扣走的记录。此时,王某回想起办理手续的场所,没有任何保险公司标志,才惊觉上当。当她匆忙赶到办理手续的地点时,该公司已人去楼空。
王某发现被骗后,认为是保险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导致自己被骗,要求保险公司补偿损失。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知,这是新型骗局,理财公司打着保险公司名义以高息诱惑客户退保或贷款购买理财产品,前期定期给客户理财收益,降低提防心理,后期直接跑路,让客户承受高额经济损失。
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陪同下,王某报案。接警民警查询到该公司已更换办公场所,随即带着王某前往新办公地点。在民警帮助下,王某成功追回被骗款项。
案例分析
客户王某认为自己银行账户中没有存入资金,即使被骗也不会有资金损失,因而放松警惕,配合工作人员完成了人脸识别和签字确认等操作,却不知不法分子通过手机操作,帮她办理了保单贷款,后期直接从其账户划走贷款金额,让她在不知情情况下“负债”。消费者在办理线上业务时需提高警惕,尤其在人脸识别和签字确认等身份验证操作时,要了解清楚操作目的,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不可完全听从他人指示操作,更不可交由他人代为操作,以免个人财产安全遭受侵害。
王某在发现被骗后,才前往保险公司询问情况。保险公司得知情况后,告知理财公司行为属新型诈骗,同时协助她报案,最终在公安机关帮助下追回款项。王某能成功追回款项,一是理财公司未完全跑路,还能查询到新办公场所;二是接警民警认真负责、快速响应,使王某财产安全权免遭侵害。大部分消费者因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往往遭受重大损失。
风险提示
当消费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主动寻求公安机关帮助。针对本案例,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提高警惕,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收到可疑邀约时,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核实机构营业场所是否为保险公司地址,相关人员是否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办理各项保险业务时,应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对上门服务人员通过查验证件、拨打客服电话等形式验证身份。不将保险合同信息泄露给身份不明人员,不泄露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码等重要个人信息。
其次,正确认识保单贷款功能。保险公司部分产品提供保单贷款功能,是投保人以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贷款,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求。保险客户应亲自操作手机申请贷款,警惕不法分子代为操作办理保单贷款,注意分辨保险公司发送的短信内容,确保充分知晓相关业务具体情况,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最后,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保单业务。对保险合同存在疑问或需办理退保,可访问保险公司官网、拨打客服热线或前往保险公司营业场所。发现可疑情况,建议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反映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因保险合同内容与保险公司产生纠纷,可咨询各地市银行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或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
富德生命人寿的温馨提示
富德生命人寿提醒广大消费者,金融投资需谨慎,理财需理性。我们致力于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风险意识,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投资者应保持警惕,远离高收益诱惑,避免落入非法理财陷阱。通过学习基本金融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出明智投资决策,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富德生命人寿将继续秉持“为您24小时在线”的服务理念,积极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帮助更多人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远离金融诈骗,享受智慧、温暖的金融服务。我们以消费者为中心,致力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坚持节约、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